媒體報導

17
March, 2017

明報 - 熊永達:專營的士服務建議能符合市民期望嗎?


【明報文章】政府在3月17日立法會提交一份有關的士的討論文件,名為《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》。提出發出3個專營的士牌照,每個牌照可營運200部高級的士,提供優質的士服務。這建議,引起部分的士團體強烈反對,聲言會發動600部的士抗議,圍堵政府總部,甚至罷駛,製造交通混亂,不惜將市民利益作為賭注,迫使政府收回有關建議。這樣做,必定令市民反感,把同情的士小生意的市民,尤其是立法會議員,都推向支持政府,實在不智。現代社會是講道理、鬥智力,不會容忍鬥武力。我作為香港的士業議會主席和市民,呼籲有關團體慎重考慮應否採取圍堵和罷駛行動。

政府提出用競投形式,發出有年期(即5年)的3個專營的士牌照,每個專營牌可營運200部高級的士,如果真的能提供優質的士服務,市民是歡迎的;的士團體反對,只會給市民為保障既得利益與民為敵的壞印象。不過,市民和立法會議員都應該問:政府的建議能滿足市民的期望,即提供優質點對點的個人化交通服務嗎?對現有的士服務提升有幫助嗎?

政府構思極可能是「四不像」

約兩年前,優步(Uber)登陸香港,突顯部分市民不介意多付一些錢,享受貼心的個人點對點的交通服務。政府要回應這部分市民的訴求,是責無旁貸的。政府的建議表面上是把Uber提供的服務,照抄放在專營的士的牌照條款中,加以規管,期望以起表價32至36元,就能提供比Uber更好的服務。將來專營的士用高級房車,可載大型行李或輪椅,可用手機程式召喚,享有無線上網(比Uber更好),有非現金付款,有全球定位系統追蹤,不得拒載,不得「兜路」,不得濫收車費,有處理投訴機制,應有盡有。但和Uber不同,車輛一定要5年以下的高級房車,營運商可以把車身設計得美輪美奐,但要掛有的士標記,方便執法人員辨認。乘客是坐的士,不是「老細車」。大概政府期望Uber也可投標,將來可合法經營。
政府的這個構思,極可能是東施效顰、「四不像」。政府認為,這建議只是試驗,5年後,不成功,就收回牌照,600部車退役,由營運商承擔處理,政府乾手淨腳,最壞只不過花了5年,回到起步點!沒什麼大不了。政府是否有點兒戲?拿市民的金錢和時間作賭注!政府有沒有數據或資料顯示有多少坐Uber的乘客會願意坐的士?無論的士如何高級,還是的士!想坐「老細車」的會滿意嗎?現在拿自己車出來做Uber車的司機是「貪得意」,喜歡自由自在,還是都是「搶錢一族」?他們願意接受月薪,受氣地打工嗎?如果吸引不到這些高級司機,將來的司機是從哪裏來的呢?

沒回應市民要求

政府建議的專營的士服務,提供的還是的士服務,相信不會滿足到大部分尊貴的Uber客人的期望,這些人還是會向政府施壓,要求提供「老細車」服務。這個市場根本就是另一個有別於的士市場。這些貴客是不想「養」車和司機,但要享受「老細車」服務。要滿足這需求,現時的出租車牌照是最有可能讓經營商提供這樣的服務。况且,現時還有850個出租車牌未發出,為何不把建議中的服務條款在出租車牌處理?政府取易不取難,實難理解。
專營的士服務如果是想針對搭的士的人,包括遊客和市民,那就更奇怪。從大眾傳媒反映,市民的聲音很清楚,是要改善現時1.8萬多部的士的服務,而不是未來600部高級的士的服務。市民認為關鍵是司機的態度。政府的文件偏偏就沒有回應市民的要求,開宗明義說,政府認為現時的士經營有許多結構性的難題,無辦法亦無能力處理,結論是要放棄1.8萬多部的士服務的提升,另起爐灶,搞600部新的士!這取態,和現屆政府不斷強調「迎難而上」的積極態度,完全相反。

市民對個別的士司機拒載、「兜路」、濫收車費等違法行為深恨痛絕,希望改善。政府的回應卻是這些行為難以規管,現時只靠警方「放蛇」,才可檢控。而現有1.8萬多的士牌是永久性的,不能附加條款,亦無罰則,無法規管服務水平。而且超過9000個牌主、4萬個自僱司機,一盤散沙,老鼠拉龜,無從入手。於是,政府提出「放棄論」。其實,這也不打緊;最要命的,政府文件連交代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,給人的印象是「全行都是壞人,壞得無藥可醫」。對大多數默默耕耘的好司機,公道嗎?其實的士司機這種自僱人士,租車做小生意,和導遊一類職業,十分相近。為何旅遊事務署可以有效監管導遊的服務水平,運輸署對司機就無計可施呢?政府「放棄論」的邏輯,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。

看着業界自生自滅

規管司機的違法行為和提升司機的服務水平,文件認為只有僱傭關係才能達到。因此,在專營的士的合約中,規定僱傭關係,政府就安寢無憂。不過,茶樓餐館的侍應都有僱傭關係,是否每個侍應都能提供貼心的服務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對於公共服務行業和從業員,市民必然有期望、有要求。政府絕對有責任對這些行業提出要求;要達到這些水準要求,政府亦有責任提供合適培訓,令他們達到要求。可惜,政府完全沒有這樣做,而是看着業界自生自滅。

政府在文件中,對業界的踐踏,是毫不留情的。它說:「現行制度……致的士行業難以與時俱進。」政府完全漠視這幾年間,業界已推出約200部新型的士,可用手機程式預約、可上輪椅車、可運載大型行李、可提供無線上網、可以以卡付款、可處理投訴。政府想在專營的士提供的服務,業界都已經一一推行,香港的士業議會也推出一系列培訓課程,為新舊司機提供培訓和再培訓,滿足乘客的期望。政府文件對這些改進視若無睹,是不是不認同這些努力呢?這很難不令部分從業員憤怒。

以事論事 可和諧有序推行改革

總之,社會對個人點對點的交通服務有需求,及對服務質素有要求,這是無可爭議的。政府要採取措施,滿足市民和旅客的期望是必須的。政府不需要以壓低行業的言辭——「不能囿於一些行業利益而諱疾忌醫」——來抬高自己改革的決心。政府只要以事論事,和行業一道,提出可行和有效方案,推動改革,是可以和諧有序推行的。起碼我相信業界是有許多有心人,擁抱改革,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士服務而感到自豪的。問題是:現時政府的方案是既不能滿足尊貴客人的期望,又放棄了1.8萬多的士的改革。


返回目錄